很多台股新手不知道:金融股其實是一種「景氣循環股」
這段時間全球股市因為美國升息的關係,資金大量抽回,返回美國本土,市場現在開始爭先恐後兌換美元。群眾可能忘記,去年的現在(10月3日),大家煩惱的是為什麼自己股票賺太少?別人都賺這麼多?不要談風險了,那是蠢蛋不會賺錢的人才會談的!
每次實體講座也總會有讀者問些台股的問題,像是「一直買金融股就可以穩贏,退休沒煩惱,因為有配息。」全台灣跑過好幾輪,都有人問相同的問題,可見得有這類想法的投資人還不少,也許股市大多頭十年讓人忘記了風險的存在。
過去也曾提醒過,也許很多新讀者不知道,台灣金融股的特性是這樣的,跟全球金融股一樣,都屬於「景氣循環股」,因為銀行靠放貸賺錢,另外一塊則是靠財富管理的手收(手續費收入)賺錢,國外的投資銀行則會透過大量的金融交易賺錢,這塊台灣的銀行比較少,主要是透過壽險公司的帳上部位加碼調整。
那股市不好的時候,這些金融股當然會受到影響,因為獲利會大打折扣,甚至虧損要補淨值,像是最近幾家保險公司再度被主管機關示警,全體壽險業今年至前8月淨值已降至1兆3,670億元,比去年底蒸發逾兆元,其中有1家壽險公司淨值變動過大,有淨值轉負的壓力。
股市不好,直接影響最深的還有財管部門,財富管理部門理專沒辦法喊動客戶再繼續買基金,買保險也會有點難度,各種結構式商品客戶都套住了,那銀行從業人員就是面臨更大心理(業績)壓力,離職或轉行越來越常見。
那景氣往下滑,這是聯準會很清楚要面對的,因為打通膨就是要讓這把火降下來一些,台灣雖然通膨沒有美國這麼嚴重,但還是很可怕,企業如果因為景氣滑落,沒辦法好好還債,銀行就是面臨呆帳增加的風險,因此,金融類股當然是不折不扣的景氣循環股,沒有不好,也沒有太好,就是很一般的股票。
是的,有人說台灣的銀行跟美國不同,台灣的政府不會讓銀行倒閉,至少那幾家官股銀行百分百沒問題,這話說的真不錯,非常認同,但配息是這類投資人最看重的因子,原本一年配發1.5元,後來因為經濟景氣不好,改為1元,再隔一年0.5元甚至0.3元,再連續兩年都是暫時不配發,那這公司的股價能維持嗎?
很明顯無法維持,因為台灣的這類公股行庫,是什麼樣的經營方式,大家多少都耳聞,防守有成,但成長不足。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公股銀行這波跌勢小於大盤,不過未來的配息政策,應該很難滿足原本投資人的預期,當然空頭時期,民營金融股會略遜於公股行庫的表現就是。
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businesstoday.com.tw/article/category/183012/post/202210110004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