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歲夫妻年收入480萬卻債台高築!

一個長輩拿退休金幫小倆口還債啟示:幫孩子收拾爛攤子未必是幫他

不久前有則故事,主人翁是一對債台高築的40多歲夫妻。他們的收入頗豐(超過15萬美元約480萬台幣),卻沒有存款,還有幾十萬美元的債務。每個月一拿到收入就拿去還債,而且他們甚至還沒開始償還太太的學生貸款。他們只能到舊貨店購物,否則買不起,除非從11張信用卡當中選一張支付,這就是他們為兒子買畢業舞會西裝的做法。狗狗生病時,他們沒有現金讓牠安樂死,只好先拿出信用卡代墊。(想像下個月收到帳單的情景,多麼令人心碎!)

有意思的是女方父母已經幫過他們一次。儘管她的父母手頭並不寬裕,依然動用退休儲蓄,拿出一大筆錢幫忙還債,只留下學貸給這對夫妻。他們對女兒和女婿展現寬容大度和憐憫心,結果呢?丈人和丈母娘如此寬宏大量,卻沒導正他們。這對夫妻沒有學到教訓,也沒改變行為。他們很快又在同一顆石頭上絆倒,這次更糟糕。他們非常尷尬,只能隱瞞女方父母。想像他們帶著罪惡感和羞愧參加家庭聚會,心情有多沉重。

 

女方父母一定認為,償還債務是幫了女兒一個大忙。令人心碎的現實是,他們只是把部分退休金丟進水裡。長遠來看,完全沒幫到這對夫妻。


健康的界限是什麼模樣?

 

恩典和真相造就健康的界限,健康的界限則通往健全的關係和富足的人生。這在現實中又是什麼模樣呢?恩典和真理並重的人願意提供幫助,但不被結果左右。別人的錯誤不會讓他們的世界天翻地覆。他們明白也能坦然接受事實,就是他們只能控制自己,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為。他們的任務不是糾正別人或幫別人收拾爛攤子。他們多半更謙遜、更平靜,更有智慧。

 

以下我就用人們常問我的問題舉例,說明恩典和真理:就是你深愛的人向你要錢。切記,無論對象是誰,原則都一樣。情況如下:你已婚,30多歲。你們夫妻都有工作,育有兩個年幼的孩子。媽媽最近向你傾訴,她和你爸爸——兩人都50多歲——陷入重大的財務困境。媽媽當了多年的老師,即將退休,爸爸18個月前失業。他一直找工作,卻始終沒找到。因為他們債台高築,現在已經用完積蓄,還積欠好幾次的重要債務包括房貸。她淚流滿面地告訴你事情經過,你聽了覺得天崩地裂。你知道他們手頭很緊,但一直以為他們還算收支平衡。現在她請你幫忙,免得失去房子。你該怎麼辦?

 

第一,先深呼吸。發現父母陷入財務危機,可能會顛覆你的世界,因為這與你先前的認知天差地遠。我們提過,你要知道他們的理財錯誤不是你的問題。你可能覺得難以接受,但這就是事實。我知道你愛你的父母,竭力想幫他們,但你沒有責任拯救他們。認知這一點,才能幫助你做出更好的選擇。

 

第二,如果你正在進行「循序漸進法」1至3步,你要知道自己沒有能力在經濟上幫助任何人。就像飛機遇難,你得先戴好自己的氧氣罩,才能幫人。先為你的家庭建立堅實的財務基礎,才可以考慮是否以及如何幫助別人。在實施「循序漸進法」第1到第3步期間,我鼓勵你和父母談論你自身的狀況。告訴他們,你也正在整頓財務,所以你沒辦法在經濟上幫助他們。相反地,請他們和你一起執行「循序漸進法」。對他們而言,其實學習新知和重建財務狀況永遠不嫌晚。有一對80多歲的夫婦,他們剛還清所有債務,徹底扭轉經濟狀況。你的父母辦得到,即使不給錢,你也可以鼓勵他們,為他們加油打氣。

 

第三,如果你有能力提供金援——表示你已經在「循序漸進法」第四至七步,你們夫妻必須一致同意你如何提供協助。這一步非常重要。如果你和配偶無法達到共識,不要一意孤行。不要因為幫助別人解決他們的錯誤,就拿你的婚姻冒險。如果不能一起想辦法幫忙,就要努力理解伴侶的觀點。無論做出什麼決定,都應該讓你們夫妻更親密,而不是讓你們有隔閡。如果你單身,顯然不需要與另一半達成協議。但是,請考慮找一個客觀的第三者聽聽你的想法,他們可以幫助你釐清各種選擇。


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businesstoday.com.tw/article/category/183012/post/202210140051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