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閱讀《可不可以不上班》一書,從書中看到「極限儲蓄」的概念,覺得相當驚喜,因為我也正是靠著類似方式在五年內達到存數百萬的目標。但是我仍然覺得有些錢該花,有些則不必。重點是要學會用老闆的視角看金錢,到底如何執行?以下是我的過來人心得。
「極限儲蓄」觀念簡單講,就是把70%以上的年收入存起來,對一般人而言,的確非常難做到,甚至必須逆著自己的本性,也還是做不到。但身為Y世代的我,卻極度認同極限儲蓄的概念,原因在於我來自不太富裕的家庭長大,我的爸爸靠著公務員般的薪水和極度節儉的生活理念,養活四個小孩和老婆,不曾叫小孩繳半毛學費完成學業,但他卻能在台北買了房子,50歲退休,我從中看見節儉的美德,也受他節儉的價值觀影響很深。
打工到65歲退休,非我的願望
甚至我媽過世的那一年,爸爸振聾發聵地對我說,如果媽媽跟我一樣50歲就退休,或許她身體健康也心情愉快,更不會生病了。不過我想多數人應該不願意先過上別人不願意過的生活,像我爸一般換得提前財務自由,更不會一輩子淪為資本家的廉價勞工,領著時薪加油站的薪水打工到65歲退休,無法做自己。
而我從出社會那年,看了家裡不太有錢後,就堅決不當一輩子的打工仔到65歲,因為我深深地知道,我無法愛上每一任老闆,認同每一家公司的企業文化。人生前半場我雖在外商任職,收入不錯,但是我總是心情很不愉快,還搞壞身體。因此,我從25到30歲那五年幾乎是物慾極低的過日子,就是為了提前脫離惱人職場,40歲後從此做自己想做的事。
而我存錢成功的祕訣很多,不曾和任何人分享,但是我想如果Z世代小朋友能夠靈活運用一兩招,應該可以不再精緻窮,甚至還能逐年收入翻倍。本文不藏私地將我這五年存到幾百萬存款的祕訣公開給大家,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,可以開始執行以下三個絕招,幫助自己提前脫貧,還能存到更多的錢,換得人生的自由。
存錢祕訣一:合理社交
第一點,只對有共同利益的人大方請客,但拒絕花錢幫酒肉朋友埋單。舉例而言,我有一位媒體業朋友,會適時收買表現優異的部屬,贏得好名聲也能激勵小朋友賣命,其實這樣的錢不該省,因為能彰顯自己的格局和貼心,厲害的主管都應該學起來。
不過跟酒肉朋友取暖的錢,就千萬別花了,因為遇到不開心的事,喝酒也會傷身及傷荷包,未來可能還要花錢看醫生。
存錢祕訣二:理性消費
第二點,不要腦波弱,輕易買名牌化妝品跟名牌包,因為名牌的東西,通常只是將行銷成本攤提給廣大的消費者當盤子。因此如果你想當理性的消費者,必須放下品牌迷思,只購買品質無虞但價格合理的產品。
舉例而言,我不會特別買專櫃化妝品或保養品,但我願意學習正確的保養知識,分辨買什麼產品最適合自己的肌膚,或是什麼產品其實是智商稅不必要買。例如:化妝水其實是智商稅,如果你的保養習慣是洗澡完馬上保養,真的毋須多花錢。自從我採取斷捨離保養習慣之後,許多人還說我現在的狀態比以前更好,不好意思講,我還省了無敵多錢。
存錢祕訣三:投資自己
第三點,不要時常出國旅遊或是出去玩,要培養不花錢的嗜好,將時間跟錢花在能賺回來的地方。就這點,我認為是我出社會以來極大的堅持,因比起同儕三不五時出國旅遊,我下班的興趣就是閱讀跟寫作。說實話,看書既不花大錢,又能連本帶利賺回來,而我的出版機會,更是靠長期寫作的習慣得到的,因此,我會說時間跟錢花在哪裡,成就就在哪裡。
或許我的生活過得很極端,也很無趣,但其實我能存到錢的關鍵就是我對玩的欲望很低。而我的理念是,為了存到30歲投資的超大筆本金,我幾乎可以不顧一切地省錢。其實這段過程執行久了,就是自律的展現,跟維持身材道理也差不多。自律久了,我還會認為先吃棉花糖的人,多半無法成大器,因為連自己的慾望都克制不了,還能有多大的自律,多大的成就,說穿了是意志力不足。
學會用老闆眼光來計算金錢
以上這三點,是我存到錢的祕訣。說實話,我認為並不難,只是要在高度理性下,分辨什麼地方值得花錢,什麼地方值得投資時間,更要精算花錢後,是否能賺取未來十年的薪水。而當你開始以老闆而非打工仔的眼光來精算一切的錢,你就會發現原來自己花了許多冤枉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