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特爾坦言部分客戶試產後退出、新製程"量不大"

英特爾(Intel Corp.)財務長David Zinsner透露,即將推出的全新製程技術,在替外部客戶生產的處理器數量方面,目前「還不具規模」(not significant)。


路透社報導,Zinsner 13日於摩根大通(J.P. Morgan)於波士頓舉辦的全球科技、媒體與通訊會議發表了上述言論。英特爾正在力拼晶圓代工事業,但其18A與最新14A製程的進展卻有限。


英特爾4月曾宣稱,數家客戶計畫以即將推出的新製程試產晶片。然而,Zinsner坦言,「我們試產晶片後,部分客戶退出了.....因此實際承諾的量並不大。」


3月曾有傳言顯示,AI晶片巨擘輝達(Nvidia Corp.)及AI客製化晶片商博通(Broadcom)正在測試英特爾製程。


Zinsner 13日補充說,英特爾晶圓代工事業將於2027年某個時間點達到損益兩平,但這需要來自外部客戶的數十億美元營收才能達標。


英特爾晶圓代工服務資深副總裁Kevin O`Buckley甫於4月1日在「Vision 2025」會議上宣布,先進製程「18A」已進入風險性試產(risk production)。此乃關鍵生產里程碑、顯示該製程已來到初步少量試產的階段。


英特爾新任執行長陳立武(Lip-Bu Tan) 3月31日下午曾在「Intel Vision 」大會表示,英特爾會繼續投入18A與14A先進製程的研發工作,預計今(2025)年下半18A就能進入量產期,屆時將用來生產內部研發的次世代Panther Lake處理器。


陳立武將投入打造「偉大的晶圓代工事業」,這需要跟「兩到三家非常重要的客戶」建立良好關係。他說,英特爾將「仰賴他們提供協助」。另外,英特爾期待跟川普政府密切合作,將尋求華盛頓當局協助「我們做必要的事」。







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moneydj.com/kmdj/news/newsviewer.aspx?a=1a88a485-3ba2-4672-81fe-fab07ca4ddc8&c=MB0100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