總是入不敷出?你漏財不是因為「愛花錢」,而是「這知識」不足

漏財的根本原因不在於你花錢的習慣,而是因為你沒算清人生的這本帳:你就像是一間獨資公司,收入來自哪裡?有哪些成本?收益如何持續流入?遇到風險如何應對?責任如何承擔?也就是說,提升自己的認知,才是防止漏財的最好方式,才能從源頭免繳「財商稅」。(本文節錄自《你漏財了!用錢致富的底層邏輯》一書,作者:謝宗博,任性出版,以下為摘文。)


刷信用卡消費,選擇分期付款,會漏財嗎?學別人炒黃金,買了一堆小金豆(按:多為重量1公克,鎔鑄成如豆子般圓潤的黃金。由於購入價較低,在中國年輕人之間掀起投資熱潮),會漏財嗎?

買了很多年的意外險,從來沒用到,是漏財嗎?下載免費試用的應用程式,忘了解除到期自動扣款,是漏財嗎?

我經常被問到此類問題。網路上也充斥著各種標題為「害你漏財的10個習慣」、「8個祕訣改變你漏財的習慣」等的文章,其給出改正習慣的方法更是千奇百怪,不乏坐著不抖腳、善待招財植物之類的玄幻奇招。

漏財,以及如何避免漏財,在當前這個時期,似乎成了年輕人最關心的話題。於是,編輯請我寫一本關於「漏財」的書,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,如何養成好的習慣,以防止漏財。

我思索良久,接下這個任務。經過兩個多月痛苦的資料準備,卻發現實在無從下手,因為生活中會導致漏財的行為太多了,沒辦法一一窮舉並給出建議。

即使整理、歸納一些典型的做法,那又如何?只不過是避免某些具體行為的影響罷了,還是無法從根本上規避漏財。

正當我準備找理由「開溜」時,才突然領悟:讓你漏財的,根本就不是習慣!

為什麼這麼說?

相信你也看過這樣的數學題:一個蓄水池,進水口5個小時可以讓池子蓄滿水,出水口3個小時可以排完水,請問進出水口同時打開的情況下,滿池的水多久能排完?

讀到這裡,你是不是已經開始計算了?不過,怎麼算、答案是什麼都不重要,我們在這裡不談數學,算對算錯無所謂。

如果將這個概念運用到個人或家庭的開銷上,相信你很容易聯想到,這個蓄水池其實就是自己的「財庫」,進水口是收入,出水口是支出,進進出出,湧動不止。


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gvm.com.tw/article/12165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