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對中國來說絕對不是個好年。在年初,西方國家因新疆與香港人權問題,對北京冬奧採取政治抵制,冬奧因而迎來普欽親訪。習近平更與普欽開峰會,幾乎同意所有俄羅斯的主張,更公開宣稱兩國有無止境的合作關係,也贊同俄羅斯對北約與美國的指控。
遑料,20天後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,不論習近平事前是否知情,中國已被西方國家認定是俄羅斯侵烏的護衛者,甚至是協力者。這也讓中國在2021年初,成功分化歐洲與美國的外交成果,瞬間被打回原形。
美歐因俄烏戰爭出現前所未見的團結,法國先前主張的歐洲戰略自主(Strategic Autonomy)聲浪大幅消音,北約與歐盟一直存在的矛盾也被順勢解消。這個趨勢也帶新一波中東歐國家紛紛與中國保持距離,其「16+1」論壇在10年後變成形同虛設,不僅波羅地海3國直接退出,不少中東歐國家更積極與台灣靠攏。
在印太區域方面,除了面對美、日、澳、印4方安全對話(QUAD),以及美、英、澳3方軍武合作(AUKUS)外,連中國相對有把握的印太區域的經濟宰制力,也被美國用「印太經濟架構」弱化。
中國因為自身經濟出問題,連帶使「一帶一路」也出現不少問題,美國在2017年指控中國運用債務外交、掌控區域國家。隨著斯里蘭卡破產、巴基斯坦債務問題浮現,此指控更具可信度。中國欲與南太平陽國家簽署的安全合作協議,也因美澳對南太的戰略回防而功虧一簣。中國欲在「南海行為準則」(COC)協商中,排除中國與東協以外國家在南海的行動自由,也無法如願。2022年5月菲律賓新任總統小馬可仕,其對外作為更與中國原先期待差距甚遠,是典型的親美遠甚於友中。
再加上3月以後,上海採取嚴厲的新冠肺炎動態清零政策,直接導致外資認真思考要撤出中國,經濟成長連操作數字都無法達標,過去所謂的「中共XX大」行情直接消失,中國從年初到年尾的處境都不好過。整體來說,其對外處境是戰略被動狀態,只能張牙舞爪搞戰狼外交,與藉由秀軍事肌肉脅迫其他國家就範。
中國對台灣的軍事施壓出現新模式
在2023年1月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新春賀詞,提到兩岸一家親,台灣媒體特別解釋此次演講沒提到「祖國統一」。台灣總統蔡英文2023年元旦的新年談話也提「注意到習近平講話方式緩和」,指出隨著疫情逐漸趨緩,2023年兩岸關係的共同課題是兩岸恢復交流。有人認為,這代表兩岸關係有緩和的趨勢。
2023年比2022年存在更多風險
展望2023年,預期俄烏戰爭會有結果,中國經濟已受疫情嚴重衝擊。同時間,世界進入解封時代,但又因俄烏戰爭讓能源問題惡化。這個趨勢,是否會因中國經濟無力回復、加速弱化世界經濟,或是世界經濟的硬著陸,導致已經欲振乏力的中國經濟步入衰退,將會是形塑2023年世界趨勢的大型事件。
不要預期中國會因內部經濟問題,對台灣有任何減壓行為,台海局勢將會更緊張。更因為台灣已經成為世界地緣戰略的衝突中心,因此台灣要自立自強的壓力變更大,偏偏國際經濟前景又充滿不確定性,導致對國內經濟的預期也無法樂觀。
我們要在這樣的環境下,選出蔡政府後的領導者。有志於在2024年領導台灣的候選人,必須對2023年趨勢有所著墨,否則將無法面對2024年的艱鉅挑戰。
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businessweekly.com.tw/international/blog/301147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