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作為全球最大晶片代工廠台積電的主要基地,攸關全球產業鏈。即便情勢未及戰爭的殘酷,但一旦中國施加封鎖等舉措,依然可能引發骨牌效應。
國際金融協會執行長亞當斯(Tim Adams)說,中國對台行動,以及西方國家隨後可能的回應「是各方都在描摹的意外事件。每一家企業都在推演著,萬一有制裁,會是什麼樣子,誰又會成為美國的盟友」。
晶片戰
過去一年,拜登政府多管齊下,防堵中國買到或製造出高階晶片。但這些防堵措施,都需要美國盟友齊心,才能發揮作用,而擁有部分最先進半導體技術的荷蘭和日本已經附和美國。
但附和有其代價,他們失去的將是廣大的中國市場。同時,中國狂砸資金投入自身的半導體產業,且一旦美國繼續勒緊限制,中國也不排除報復。
能源武器化
在美國與盟友對抗俄羅斯的經濟戰爭上,能源是核心。2023年,能源市場可能更加動盪。
俄羅斯還有棋可以下,像是完全地停止供應原油,這樣下來,去年因能源價格而炙熱的通膨,只會再來一次。
不只原油,歐盟接下來也要對俄羅斯精煉油出口設定價格上限,部分西方官員已經擔心引發短缺。另外,俄國關閉天然氣管線的問題,也依然為全球供給留下大洞。
友岸外包(Friendshoring)與補貼
除了能源變武器之外,愈來愈多國家政府願意將經濟作為治國工具。在攻勢上,這包含不讓對手取得商品或是直接拒絕對手進入市場。在守勢上,則意味只將戰略物資交付給可信任的盟友。
至於補貼,則在於拜登政府砸預算支持晶片製造本地化,也對電動車產業提出慷慨補助。歐洲反應激烈,指控美國這盟友創造的不公平的貿易條件,會吸引企業遷廠美國,抗議之外,歐洲也說要推出自己的補助方案。
全球補貼競賽,只會讓口袋深的經濟體再度成為贏家,輸家則是債務負擔愈見沉重的開發中經濟體。
美元地位
愈來愈多國家尋求撼動以美元為核心的國際貨幣體系,因為他們認為,美國漸漸將貨幣變成一種推進外交目標的工具。比方說,美國與歐盟正尋求合法地凍結俄羅斯外匯儲備,把錢拿去重建烏克蘭。
就算有一天,美元世界儲備貨幣地位真的被削弱,這大概也需要好多年。不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月訪問沙烏地阿拉伯時,確實表態中國會努力推動以人民幣購買石油和天然氣。
新加坡前外交部長楊榮文上週在一場會議中說,「美元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詛咒。如果你將國際金融體系武器化,就會出現其他替代選擇,屆時美元也將失去其優勢」。#台股封關,最長休市變數多
就是今天,台股將在將在17日封關,然後從18號開始休市一路休到29日,一共12天,直到初九開工才開始交易。虎年最後一個交易日,台股指數力拚站上萬五關卡,接下來兩週的超長年假,有什麼風險,是抱股過年的投資人需要留意的?
總體面而言,中國提前解封,和過去幾週包括通膨、就業數據等等積極的數據出爐後,部分經濟學家開始不那麼悲觀。
#減碼中國,富士康與和碩向東南亞建廠
富士康與和碩2023都計畫在東南亞擴張產線,顯示蘋果重要供應鏈持續在中國以外的地方擴大產能,分散地緣政治風險。
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在線上嘉年華致詞說,2022年集團在全球包含中國大陸、美洲、東南亞地區持續擴充規模,這些佈局將在2023年陸續開花結果。
和碩則表示,2023年會維持3至3.5億美元的資本支出,部分用於擴大東南亞產能,以及增加墨西哥汽車零組件產量。
和碩執行長鄧國彥表示,供應鏈的多元化是一個持續的趨勢。副董事長程建中說,公司目前在越南及印尼已有工廠,預計在這兩個國家增加產能,但目前並沒有在上述兩國生產蘋果產品。
富士康則沒有具體說明要在東南亞哪個國家擴張產線。
富士康與和碩都曾因中國防疫的相關措施,而導致生產中斷。和碩當時必須暫時停工,富士康則因為鄭州廠的騷亂事件,影響了iPhone的產線,蘋果隨後示警表示,出貨可能低於預期。
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cw.com.tw/article/512448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