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招戒「窮忙」、培養理財體質,35歲前擁有百萬存款!

就算薪水少少,小資單身族還是該積極理財,因為不管是人生大事還是追求夢想,處處得花錢。透過3個對策,培養理財體質,35歲前存到第一桶金!


職場打滾了3、5年,對於工作,你可能還有些不確定;關於生活,你則追逐著許多新鮮事物,逐步建立屬於自己的品味。在「轉職煩惱」與「消費樂趣」間轉換的同時,你一定隱約想過這個問題:當人生的重要時刻來臨,如結婚、買房或創業,我需要多少存款?

以結婚來說,在兩岸擔任財富管理講師的曾志堯於《我收到最好的投資建議:35歲前要有錢》書中估計,須準備至少50萬元,以支付拍婚紗、印喜帖、大訂小訂、宴客費、度蜜月等項目;至於買房,現在300~500萬元的頭期款跑不掉。

這些「數十萬起跳」才能完成的「人生大事」,如果沒有經過一番計畫,永遠就只能停留在「想想就好」的階段。

做為一個小資上班族,究竟該存多少錢?怎麼規畫時程?曾志堯建議,「35歲前存到100萬」,對於25歲出社會的年輕人來說,是個10年內可穩紮穩打完成、又能藉此順利展開人生下一階段的可行目標。

曾志堯分析,100萬這個數字有點難度,但又不是絕對做不到。完成了,會為自己感到驕傲,因此懂得珍惜。若把100萬當成第一桶金,「只要穩健的以每年5~8%的報酬率做投資,就是賺5~8萬元,等於幫自己加薪好幾個月。」

摸摸口袋裡剛收到的年終獎金,今年你打算如何朝這個方向前進?不妨透過以下3大對策,培養自己的理財體質。

投資1/3薪水,35歲前100萬達陣

每個月只要在銀行帳戶存入1萬元,等於一年存12萬元,8年多就能存到100萬元。若在上班第一年就執行,35歲前達陣並不難。

不過,100萬不過是個「最基本盤」。透過投資,才能完成更多夢想,甚至提早實現。

九份貧困礦工家庭出身、現為炘世紀數位資訊營運長的楊倩琳,出社會時的最大願望是出國念書。她訂下「4年後要有100萬元學費」的計劃,每個月一領到3萬元的薪水,就先存下一半,並開始學習投資。不僅順利在預定時間內存到100萬元,更逐步養出挑股票的好嗅覺。

將夢想「數字化」,先記帳才花錢

想做好理財,心中若只有一個數字──存款總額,是絕對不夠的。必須將每件想做的事列下來,針對其中「要有錢才能做的」部份,訂出具體數字。楊倩琳為留學預設的「4年100萬元」,即為一例。

只有這麼做,才能兼顧短期和長期目標,享受當下又能顧及長遠需求。因此,接下來另一個不可或缺的動作,就是「記帳」,這樣才能透過數字化管理檢視所有開支,確保每天都朝著夢想靠近。

所謂「記帳」,不是連喝杯35元的咖啡都要鉅細靡遺的記成流水帳,而是妥善拆解每月收入,規畫每一筆錢的流向,讓自己能安心用錢。

讓本業薪水倍增,才能真正「開源」

做到以上兩件事,大致能讓財富穩穩增加,不過,真正的「開源」還是來自工作薪資成長。「35歲前,要想辦法讓本業收入『倍增』,」曾志堯強調。在25~35歲的黃金10年,應投注最多心力在工作上。若能想辦法讓收入倍增,投資本金就能快速擴大,用大錢滾大錢的賺錢效率更高。

「富朋友理財筆記」站長、專職投資人艾爾文:先清楚知道每天要做什麼事,心情才會平靜篤定;事先了解如何運用手上的錢也是一樣,踏實感自然會油然而生。

投資圖解:理財金字塔

曾志堯在《我收到最好的投資建議:35歲前要有錢》一書中指出,主流理財工具可用金字塔形來表示,最底端是低報酬率、低風險的理財工具,最頂端則是投資報酬率最高、相對風險也最高的理財工具。

小資單身族5大NG做法

不要抱持「投資一定要賺錢」的心態

楊倩琳指出,剛開始投資一定會虧錢,要懂得學習與調整做法。對投資股票,她建議:一檔股票「分批買進、分批賣出」。在股票漲價時,就會因為自己還持有一點股票而開心;跌價時,則會因為已出脫部份股票,少點傷心。

不要盲目相信明牌

曾志堯指出,很多時候媒體或名嘴會披露值得投資的個股或基金,然而實際投資前,一定要自己做過研究。盲目照做的結果,大多都是買在相對高點,反而得不償失。

別等信用卡帳單來了才記帳

艾爾文表示,記帳是為了掌握實質支出,即使是刷卡消費,當天也應該記錄。若逼近或超過月初預算時,才會有所警惕與節制,避免落入卡奴惡夢中。

記帳不用追求完美

不必每筆金額都記,月初分配預算並記大錢即可。不妨找出讓自己輕鬆又不會中斷的權宜做法,例如當艾爾文工作很累,回家後不想開電腦記帳時,他會先在筆記本上速記,過幾天或週末有空時,再謄到電腦Excel檔案。

換工作不只看短期薪資

評估工作機會時,不要只看起薪,卻忽略「薪資成長性」。長期來說,有成長性的職務或產業,才真正能創造收入倍增的甜蜜點。


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cw.com.tw/article/5123061?rec=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