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明明有存錢,卻存不到錢」每個月定存、買儲蓄險,為什麼仍負債?

「明明有存錢,卻存不到錢」是不少人的共同心聲;找出自己的理財盲點、根除惡習,往往最難。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困擾,不妨聽聽里歐娜的故事。


今年36歲的里歐娜,一度身為「窮忙族」──認真工作、把錢放進定存儲蓄,卻無意間過了數百個欠債的日子。於是,她重新檢視生活習慣,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。

過去7年,不但扭轉負債人生,更累積千萬資產,最重要的是,「不再覺得理財很痛苦!」她笑說。

存錢卻負債?答案在衣櫃、鞋櫃

大學畢業後,進入資訊業從事平面設計,即使起薪只有25K,里歐娜仍有意識的將帳戶分為薪資和定存兩個帳戶,而且以儲蓄型保險強迫自己存錢。然而婚後某天,先生拿出負債共計15萬元的信用卡帳單。

「我才發現自己看似有存錢的生活,已經失控了!」她回憶。

正當她百思不解「錢跑去哪了」?另一半給她當頭棒喝:「妳的衣櫃裡,有100件牛仔褲耶!」里歐娜一一檢視,才發現自己不只有100件牛仔褲,還有成堆的衣服,鞋子更是多到數不清。

不知道存錢的目的,自然花錢如流水

先掌控購物欲,接下來,里歐娜重新思考人生目標。「以前的我生活毫無目標,不知道存了錢可以拿來幹嘛,自然就把錢花掉了,」她點出問題癥結。

所以,「我給自己3本筆記本:願景本、記帳本、理財本,用來重整生活。」

里歐娜擺脫窮忙的用錢技巧

里歐娜曾經有相當嚴重的窮忙症頭:看到喜歡的衣服,總是告訴自己「現在不買,以後就買不到了」,成為存不了錢的關鍵。而後她扭轉心態,花了2年重新培養生活習慣:

$清楚知道皮夾裡放了多少錢:非雙層皮夾不用,一層放佰元鈔,一層放伍佰元和仟元鈔。最後再將一張仟元鈔票對摺、放進皮夾深處的夾層。只要動到大鈔,一定有感覺。

$買東西之前先想清楚C/P值:衣服分類成日常、上班和宴會等場合,在衣櫃裡分門別類,只有重要場合才拿出高價位的衣服出來穿,絕不讓它們在平時耗損。每件衣服都要價值極大化,而且可清楚說出自己今年買了哪些衣服。

$知道錢用在哪裡會讓自己最快樂:接汙水沖馬桶來省水無損快樂,花錢請親密的家人朋友吃飯,反而更快樂。省錢不能讓自己覺得痛苦。


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cw.com.tw/article/512709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