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要三週,就有機會改變未來!沒什麼錢也可以開始投資

「叫我投資股票,可我又沒什麼錢,那個跟我人生無緣啦!」你是否曾這樣感嘆過?

即使只有小額軍費,也要展開行動

手邊若有能夠自由運用的錢,就算只是小錢,請立刻用那筆錢作本金買股票。即使只有三萬、五萬日圓也無妨。金額愈小,心理負擔也愈小,剛開始最好以小額資金先試試水溫。

千萬別將花了幾十年存下來的大筆存款,整筆投入你看好的第一支股票。

這就像明明沒有戀愛經驗,卻想也不想就把身家押在突然冒出的白馬王子身上。即使有人真的因此獲得了幸福,也不過是偶然罷了。

股票投資必須累積一、兩百次小失敗,才會愈來愈熟練。貿然將大筆金錢押在不熟悉的對象上,很容易因為經驗不足被騙,最好別這麼做。

假如一開始投資股票就跌了個大跤,很可能會成為心理障礙,導致你不敢再挑戰。股票投資的鐵則就是「從小錢開始,把錢養大」。

在投入軍費之際,最重要的一點是「投資即使賠光也不會造成影響的金額」。一開始就投入大筆資金的人之所以容易在股票賠錢,原因在於投入的金額愈大,心裡的不安也愈大,即使不到需要賣掉股票止損的地步,也很容易因為焦慮而脫手。

研究那些靠股票賺到上億身家的「億萬富翁投資人」,會發現他們都是先從小額開始投資。

不過,日股還是有所謂的「交易最小單位」,通常是一百股(編按: 台股於109年10月26日開放「盤中零股交易」,交易最小單位為一股)。

舉例來說,想買一股三百日圓的股票,需要三萬日圓的資金。手頭只有五萬日圓的人若想買股價一千日圓的股票,就會超出預算。手頭的資金較少時,就會有這樣的限制,資金不多的時候, 只能從最低買進金額較小的股票中尋找投資標的。另外,也可以選擇外國股票或虛擬貨幣這類沒有單位限制的金融商品,作為投資的對象。

還有,使用證券公司特有的「迷你股」(股票迷你投資)制度,也能買進一百股以下的日股。

「迷你股」制度就是,投資人可以用十分之一單位買賣證券公司選定的股票,在任意時間點進行交易。成交日是接受委託單的下一個交易日,以當天的開盤價作為成交價格。

我將十分之一的資產拿來投資股票,卻不曾因股價的劇烈漲跌而心神不寧或乍喜乍憂。之所以能夠保持冷靜,並非對自己的投資功力充滿信心,而是因為我一開始就定下「股票只占總資產十分之一」的規則。

我只在股票投入「萬一賠光照樣可以生存」的金額,目的就是拉起一條防線,避免心理受到股市影響。

反之,當股票投資賺錢,市值增至總資產15%的時候,我會將超過的5%賣掉,用來買公司債或不動產這類價格變動較小、可以穩定獲利的資產。

這樣的資產重新配置稱之為「再平衡」(rebalance),我每年都會調整一次。

也就是說,如果你的總資產是存款一百萬日圓,可以拿十萬日圓來投資股票。這麼做的話, 風險其實也沒有那麼高吧。

你應該關注的不是資產的多寡或投資餘額,而是資產的配置比例。

相較於不動產或債券,股票或虛擬貨幣是價格變動風險較高的投資,一開始先設定投入金額的上限,可以大大緩解你的不安。

不過,也許有人會提出反對意見,認為資產較少時若不提高股票在資產的占比,總資產就無法有大幅的成長。

此時,個人可以根據自身的性格或經驗值,將股票在資產中的占比提高為十分之三或十分之五。

不過,提高股票的資產占比之際,也要增加持股的檔數,投資不同屬性或種類的股票,藉由投資組合(portfolio)來分散風險。

唯有採用不會給情緒帶來負面影響的資產配置,股票投資才能長久。這就是股票長期投資的祕訣。

剛開始第一週,先掌握股票投資的全貌

軍費準備好以後,請儘快開始學習,先掌握股票投資的全貌。

接下來,讓我們用三週時間,找出一支值得投資的股票吧!

所謂「股票」,就是「股份有限公司發給投資人作為公司資本部分所有權的憑證」,正式名稱是「股份」。

公司將募集到的資金用在雇用人員、投資設備、廣告宣傳等商業活動上,而提供資金的投資人藉由領「股息」來回收部分獲利,並享受企業對其支持表達感謝的「股東優待」 。

當你持有的股票成為人人都想要的人氣股,還可以賺到「價差」,除了金錢方面的獲利之外, 還能參加股東大會或行使決議權,間接地參與企業的經營。

在持有股票的期間可以一直領的股息,稱為「紅利收入」(income gain),而股價上漲時賺到的買賣價差,稱為「資本利得」(capital gain)。

股息的年利率頂多只有幾%,但如果是快速成長的股票,股價可能暴漲十倍成為「十倍股」(Ten bagger),蘊含了龐大的獲利機會。

「資本利得」才是股票投資的醍醐味。假使你手上的股票有機會來個華麗變身,將來成為億萬富翁絕對不是癡人說夢。

另一方面,「紅利收入」則是股市疲軟(市況不佳)無法期待「資本利得」的期間,仍然可以領到的配息,對投資人而言是相當重要的資源。你不妨可以這麼想―紅利收入的存在,就是為了讓投資人撐過股市的嚴冬期。

不過,市況好的時候,原則上還是以獲得「資本利得」為主。

你要選擇迴避風險追求穩定,還是選擇承擔風險追求夢想呢? 

要選擇哪一種特性的股票,完全取決於你。因此,你必須先了解交易股票的股票市場(證券交易所/ 市場),以及各種市場的特性。

理由在於,不同市場的上市條件各不相同,各市場的企業特徵也不一樣。

日本最大的股票交易市場是新聞中最常聽到的「東京證券交易所」(簡稱「東證」)。

近九成的上市企業都在此,在東京以外,還有「名古屋證券交易所」(簡稱「名證」)、「福岡證券交易所」(簡稱「福證」)、「札幌證券交易所」(簡稱「札證」),共四家證券交易所。

其中,東證與名證的「市場一部」和「市場二部」,是日本股票交易市場的中樞。代表日本的諸多大型企業或中堅企業均在此上市,一部上市企業的規模大多比二部的大。

相對於市場較穩定的一部和二部,新興市場的股價變動幅度較大。

東證所營運的「JASDAQ」及「Mothers」、札證的「AMBITIOUS」、名證的「Centrex」、福證的「Q-Board」就是以新興企業為主。

不過,現狀的市場區分與實際狀況不符合的問題一直存在。比方說,有些市值較小且流動性低的公司(實際上是新興市場的新創企業)也能在一部上市。

原因在於,從Mothers 內部升格至東證一部,比起從外部直接在東證一部上市,前者的條件放寬許多。

因此,東證宣布自2022年4月4日起,將原先一部、二部、JASDAQ、Mothers 四個區分市場,重整為「優質」(prime)、「標準」(standard)、「成長」(growth)三個市場(於2022年1月11日公布分屬於各市場的企業名單)。

2021年7月當時,在東證一部上市的企業家數約為2190家,而改編後的新市場「優質」(prime),其上市及維持標準將更加嚴格,作為精選的高階市場,其目的在於吸引海外的資金。

這些市場中最容易出現十倍股的,當屬新興市場股,理由在於其股價的變化幅度最大。

新興市場股大多是歷史尚淺的新創企業,正因其市值原本就小,股價反而有望在短時間內飆漲,對投資人來說相當有吸引力。

但由於不夠穩定,股價下跌時也會摔得更重。還不習慣股票投資的新手時期,建議選擇股價變動小且穩定的大型股。

況且,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,大批資金流入股市,也有更多投資新手加入,即使是變動較小的大型股,一旦成為新聞或網路上的熱門話題,也會吸引來自市場的大筆資金,股價在短期間內飆漲。

在此現狀下,投資人的確無須將所有資金都押在新興市場股,以穩定的大型股占七成、新興市場股占三成的比例分配資金,也是不錯的做法。

開始學習股票的同時,也在網路證券開好戶

開始學習股票投資的同時,還有一件事非做不可─開設網路的證券戶。

要先開好證券戶才能投資股票。開戶時要上傳駕照或身分證的照片,以證明申請人是本人, 或是以郵寄方式寄出文件,大約十分鐘就能完成資料輸入。申請開設帳戶後,要等數日後審查通過才能交易,建議一開始就先開好證券戶。

網路證券的魅力在於,可以透過智慧型手機或電腦下單交易股票,手續既方便費用也便宜。

要開哪一家證券公司的戶頭,可依個人喜好來決定。以前各家證券公司的手續費差距較大, 如今卻相差無幾,所以手續費無法作為判斷的根據。

你更該重視的是,哪一家的介面操作起來更方便。

建議可以多比較各證券公司的股票交易介面,選擇你覺得「操作起來最順手」的公司。

為此,你需要在各家證券公司開戶。由於開戶無需手續費,不知選擇哪一家的人可以同時開設三家證券公司的戶頭。

一邊摸索介面的操作方法,同時累積投資的知識

在金融和投資領域,分散持有好幾檔股票,或是各檔股票的資金配置,稱為「投資組合」(portfolio),使用網路證券戶,你可以在庫存頁面看到自己的所有持股,或是使用書籤功能將關注的股票全都列出來。

請務必摸熟自己常用頁面的內容及使用方式。

剛開始要記的東西很多,像是股票的基本知識或交易介面的操作方法,的確相當辛苦。光是「下單」這一項就有許多方式。

一般最常用的是,自行指定股票、股價及數量的「限價單」。例如,「想以五百日圓的限價買進A股票一百股」時,必須先輸入自己希望的買進價。

還有「無論股價多少都無妨,想用可以立刻成交的股價買到(賣出)」,無須輸入股價的「市價單」、以上午盤或下午盤的收盤價下單的「盤後交易」、與限價單相反,「股價跌至五百日圓以下就賣出」的「停損單」,這些都是交易前應該知道的基本知識。

此外,也有同時掛出停利單和停損單,一支成交,另一支自動取消的選擇性委託訂單(one-cancels-the-other,又稱「二擇一OCO單」)、因應股價變動,自動調整止損價的「移動停損單」(trailing stop,又稱「動態停損單」),下單的方式相當多元。

實際動手操作,學習交易介面的使用方法,看到不懂的專業術語就立刻查詢。如此一來,你就能一步步累積股票投資的知識。



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cw.com.tw/article/5131544